家庭幸福感|調查近6成港人幸福指數高 超8成人認同家庭溝通良好更幸福【附3大建議】

家事百科

撰文: 王明芳

發布時間: 2024/06/13 18:42

最後更新: 2024/06/14 13:16

分享:

分享:

香港馬會智慈善事務部主管(豐盛耆年及長者服務)王兼揚先生(左二)及「馬會智家家 樂劃」」項目首席調查研究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助理院長(學生專業發展 – 醫療衞生科 學)、護理學院教授王文炳教授(右二),與香港國際社智服務社前線社工姚倩明姑娘(左一) 及服務使用者羅女士(右一)鼓勵大眾為提升家庭幸福多行一步。

【幸福指數/家庭關係】疫情後,市民生活模式有不少改變,其中包括家庭的互動方式。為更深入了解港人疫後對家庭幸福感的看法,以及探討如何利用創新家庭服務模式以回應家庭的各種變化及需要,推廣正面積極的家庭生活,「馬會智家家樂劃」在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的團隊進行了一項名為「從疫情中恢復:家庭幸福感指數、其相關因素及創新家庭服務」的研究,並在今天的新聞發佈智中公佈調查結果。

是次調查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於2023年7月6日至8月26日進行網上問卷調查,成功訪問逾4,500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調查發現近六成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家庭幸福感指數為高,而經常和家人一起玩樂、讚賞家人或陪伴家人的受訪者報告家庭幸福感指數為高的可能性較大。此外,受訪者表示較願意參與社福機構舉辦的網上活動以促進家庭關係。

「馬會智家家樂劃」由香港馬會智慈善信託基金策」及捐助,旨在利用資訊科技,協助非政府機構營運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綜合服務中心提升家庭服務效能,鼓勵服務創新。劃」亦提供培訓及服務數據分析,以提升業界回應各種家庭變化和需要的能力,達致促進家庭和諧的目標。

即睇7個建議促進親子關係

點擊圖片放大
+6
+5

調查結果撮要如下:

1. 近六成受訪者自評家庭幸福感指數為高

  • 58.0%受訪者報告家庭幸福感指數為高(7-10)。

2. 家庭幸福感與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家庭月入及住屋因素相關

  • 女性(60.4%)及較年長的人士(55 歲或以上:64.2%)報告家庭幸福感指數為高的可能性較大。
  • 受過專上教育(63.0%)、家庭月入達港幣 60,000 元或以上(73.7%)、擁有自置物業(63.2%)的受訪者報告家庭幸福感指數為高的可能性較大。

3. 家人的相處互動及關懷比給予物質更有效提高家庭幸福感

  • 經常和家人一起玩樂 (79.8%)、讚賞家人(75.7%)或陪伴家人的受訪者 (67.3%)報告家庭幸福感指數為高的可能性較大。進行越多項互動活動,報告家庭幸福感指數為高的可能性較大。
  • 家庭溝通質素較好(86.1%)、與家人面對面溝通較多(73.1%)、較少感到孤獨的受訪者(74.4%),報告家庭幸福感指數為高的可能性較大。

4. 受訪者傾向使用線上家庭服務

  • 相比面對面的家庭服務(30.9%),受訪者較願意參與社福機構舉辦的網上活動(40.0 %)以促進家庭關係。
  • 傾向以網上形式參與活動的三大原因包括:服務時間更有彈性(64.3%)、有專業人士提供專業輔導(51.3%)和免費服務(46.5%)。

另外,「馬會智家家樂劃」於2023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期間訪問了51名市民,以了解他們對幸福的看法,受訪者普遍認同:

  • 幸福是家人的陪伴與關懷。
  • 幸福是家庭快樂、和諧和健康。
  • 幸福是多與家人溝通、交談、一起食飯。

根據調查結果,「馬會智家家樂劃」」項目首席調查研究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助理院長(學生專業發展—醫療衞生科學)、護理學院教授王文炳教授分享一些提升家庭幸福感的實用建議:

  • 提高與家人的溝通質素和頻率。
  • 家人的相處互動及關懷,比給予物質更有效提高家庭幸福感。多與家人共度歡樂時光,例如:與家人一起玩樂、讚賞家人或陪伴家人,與家人有越多元化的互動越好。
  • 用資訊科技加強家庭連結,加強並充分利用資訊科技進行的線上家庭服務。

下載HKET App,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全方位資訊:

【中小學試題免費下載】 【名校專區升學攻略】

【兒童健康百科】 【職場文化智慧】 【家事百科全書】